常德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2020年常德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2020年常德市应急管理十项重点工作》等文件的通知
各区县市应急管理局、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应急管理机构,局各科室、直属单位:
经市局局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2020年常德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2020年常德市应急管理十项重点工作》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1.2020年常德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2020年常德市应急管理十项重点工作
常德市应急管理局
2020年3月11日
附件1
2020年常德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坚持党建统领,持续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上出实招,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坚决遏制一般事故,坚决防范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努力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新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
1.提请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提请党委组织宣传部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组织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三篇重要讲话”作为全系统培训的重点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应急大讲堂”开展分层级、分批次组织培训,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总要求及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精髓要义。
3.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围绕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重难点问题,善于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中把握原则、找准方向、明晰思路,深入一线实地调研,制定切实管用措施,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
二、加快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4.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准确把握“统”与“分”“防”与“救”“上”与“下”的关系,对标应急管理部、厅统一部署推动应急指挥体制、部门管理体制、安全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有关部门的专业优势,着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
5.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源头预防,从推动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应急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精准发布预警、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严格公正监管执法、筑牢人民防线等各个环节,加快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完善信息共享、会商研判、预报预警、联合响应等工作机制,严防安全生产隐患转变成事故,严防自然灾害风险转变为灾难。
6.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协调联动,重点完善水利、林业、气象、消防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完善应急、高速路政、高速交警、消防、生态环境等部门高速公路化学危险品的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军地抢险救灾协作机制,提升军地联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规范应急响应内部程序,完善应急处置内部流程,制定内部灾害响应手册,建立健全联合会商、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军地协同、专家辅助决策等工作机制,做到科学高效协同救援,实现内部运转高效、外部衔接顺畅。
7.建立健全灾害评估与事故调查机制。按上级精神建立健全灾害评估考核体制;全面推行市、县两级安全生产事故日常考核工作,结合《2020年度常德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日常考评实施细则》相关要求,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推动落实行刑衔接。按照“四不放过”的要求,严格责任追究,及时公布调查问责结果,将调查评估结果纳入地方和部门年度考核。
三、狠抓生产安全监管
8.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将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述职内容,综合运用约谈通报、警示曝光、建议提醒、巡查考核等“组合拳”,推动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明确重点行业领域以及其他新领域新行业安全监管责任边界,推动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巩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成果,激发企业安全管理内生动力,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9.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以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为载体的安全生产顽瘴痼疾集中整治。深化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部署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治理提升三年行动。开展新一轮烟花爆竹行业安全专项整治,突出抓好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各个环节以及退出企业遗留危险性废弃物处置安全监管。持续推进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治理,强制淘汰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非阻燃材料以及干式制动井下无轨运输人员、油料和炸药的车辆等落后工艺设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消防安全综合治理、重点建筑工程安全综合治理,其他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依托市安委办职能,加强消防、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马路市场、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铁路环境、供电供气供水管网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的督导,把隐患整治、公开曝光、执法查处、督查督办贯穿全过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曝光,形成常态化的曝光机制,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对企业严重非法违法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对因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非法违法生产导致发生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坚决予以严肃查处,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卓有成效。有关科室和区县要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以及“属地”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已关闭煤矿的安全监控预警,建立健全常态巡查、检查、突发情况报告机制;确保井口密闭墙、责任牌、警示标志等设施完好,确保已关闭煤矿不发生安全问题。
10.持续推进本质安全建设。围绕“人、物、制度、时空环境”四要素,推行一会三卡(班前会、隐患卡、动工卡、应急卡),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管理机制,完善二级标准化创建与企业工伤保险、安责险、行政许可等挂钩的激励措施。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继续关闭不安全非煤矿山,加大矿山井下小型适用设备的推广力度,持续开展工贸有限空间和粉尘防爆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坚决清除烟花爆竹生产“三大毒瘤”(“挂靠工区”、转包分包和“三超一改”),推动“依法关闭一批、巩固提升一批、引导退出一批”,推动烟花爆竹产业走“四化两型”(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安全型、环保型)发展之路。
11.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坚持把“强执法防事故”专项行动贯穿安全监管全过程,持续推进以“三比三严”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质量考评,定期排名通报,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强化严管严罚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改革,推行计划执法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落实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说明理由等“四项制度”,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加大对重点领域、事故多发行业、关键时间节点的执法和专项督查检查力度,严肃事前追责问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格落实对区县市实行一月一评比、一月一讲评,一月一通报,进一步加强执法考核评比的科学性、公平性,进一步形成党政重视、部门齐抓、上下联动的安全监管强大声势。强化曝光力度。进一步加强曝光的时效性和常态化,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发现一处即曝光一处,通过定期公布执法案件信息情况,强化社会监督,以监督促规范,以公开促公正,提高安全监管执法震慑和社会影响力。推行区县(市)异地交叉执法,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切实解决监管执法“宽松软”问题。
12.完善社会化市场化风险防控制度。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落实举报奖励政策,筑牢人民防线。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公开曝光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推动和督促高危企业规范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多渠道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大力发展自然灾害保险,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强化灾害事故预防和灾后补偿服务。
四、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控和灾后救助工作
13.推动自然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应对自然灾害的事权划分,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强化灾害风险意识,抓好灾害风险管理,真正形成“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综合防治责任体系。
14.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推动建立常德市应对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市、县两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在事先预置救援力量、救援装备、救援物资等方面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努力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
15.加强自然灾害管理全过程的综合协调。充分发挥森林防灭火指挥部、防震减灾工作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加强各种自然灾害管理全过程的综合协调,切实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将常态减灾作为基础性工作,坚持防灾减灾救灾过程有机统一,前后衔接,未雨绸缪,常抓不懈,增强全社会抵御和应对灾害能力
16.切实做好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加强自然灾害灾情管理,按照灾情管理要求,及时收集、核查、上报灾情和启动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好因灾受威胁人员的紧急转移并妥善安置,按照“五有”救助要求及时开展受灾群众紧急救助,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迅速组织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因灾倒损农户及时重建(修缮)并按规定时限入住;切实抓好因灾受难群众的冬春生活救助,帮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积极筹措救助款物。组织好救灾捐赠,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年内建好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结合本地实际,完成相关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应对各类灾害准备。
五、大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7.规范应急值班值守。认真实施“1+1+2+N”应急值班模式和备勤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规定。完善值班值守工作规程,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处置工作流程。加强区县(市)乡镇(街道)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网络建设,确保信息接报、上报、处置高效准确。
18.加强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建设。加快报审发布《常德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加快组织修订常德市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和社会安全类专项预案,指导推动区县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确保下位预案与上位预案无缝衔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分领域分层级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针对不足查漏补缺,完善处置流程,强化应急措施,提高实战能力。
19.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支不少于80人的直属机动大队。鼓励发展政府专职消防员和消防志愿者,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消防救援体系。推进与直升机航空公司签订直升机航空救援协议。推进常德市工程机械应急救援队和化学危险品救援队建设,抓好六个森林火灾高风险县专业消防抢险队伍正规化建设,依托海利化工推进全市危险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抓好矿山救援队伍建设,实现应对单一灾种向全灾种转型。鼓励和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的辅助作用。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智库,为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调整部署应急救援力量,形成“保证重点、辐射周边、相互策应、网状覆盖”的靠前布防格局,编制完成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布局“一张图”。
20.积极推动应急物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整合力度,编制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一张图”和储备调运“一张网”,购置配备能应对较大灾害事故的设备装备。推动建立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完善救灾物资品种规划、采购、储备、调运、使用等流程。推进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和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
六、突出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21.加强综合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制度,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构建自然灾害风险综合研判系统。扩大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覆盖面,提高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精准度。依托“村村响”发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应急广播系统作用,畅通预警预报渠道。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实现危化品和三、四级重大危险源联网监控。加快建设烟花爆竹风险防控与预警系统平台,建立人员定位、智能识别系统。
22.加强基层能力标准化建设。加紧研究制订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六有”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和“三有”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
23.加强政策法规宣贯落实。继续推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湖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湖南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办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贯落实,进一步完善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含森林防灭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科学编制常德市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
24.加强科技和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落实《湖南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实施。抓好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合、应急指挥系统、视频调度系统升级改造,加快市级指挥中心部门联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抓好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推广运用,推动“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执法”等政务应用。建设覆盖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及监管企业考核评估体系。
25.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依托主流媒体、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大应急管理典型事迹人物宣传力度,建立安全宣传教育矩阵。加强舆情引导和监测分析,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119消防日”等集中宣传活动,开展普法竞赛活动,推进应急宣教“七进”活动。全面开展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多渠道、多举措抓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提升应急能力素质水平。
26.持续推进示范创建。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的创建进度,特别是要对标对表,加快任务清单落实情况的督办,确保创城项目如期完成,顺利验收。同时,要进一步夯实创建基层基础,指导和鼓励创建一批安全发展示范单位,广泛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区县(市)、示范乡镇、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安全发展示范社区(村)、示范学校、示范机关、示范医院、示范景区、示范敬老院、安全发展先进个人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和榜样模范作用。
七、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27.加强应急系统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切实提升应急管理系统领导班子抓大事、谋全局、解难题能力,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主动权,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8.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要求,有计划、分层次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不定期开展市县乡应急管理干部调训,灵活开办应急管理短期培训班,特别是要加强岗位练兵,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队伍专业素养。多层次、多渠道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锻炼,到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统筹推进市县乡级应急人才体系建设。加快对法律、危化、安全、应急救援等重点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加强专家库建设。通过“1+1”帮带和“1+X”岗位锻炼,培养“一专多能”型、专家型、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布局合理、层级梯次清晰的高素质专业化应急管理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技能比武竞赛,加快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应对全灾种、实施大救援的能力。完善应急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对照《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制定出台本机关本系统的激励约束制度,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激励干部敢于担当作为,依法履职,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凝聚队伍合力。大力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和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和检验干部。
29.打造准军事化实战型机关。始终保持“枕戈待旦、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敢于胜利”的应急状态,遵照应急管理部、厅统一部署,加强准军事化管理,用铁的纪律锤炼队伍,在关键时刻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探索建立正规化管理模式,推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定期组织岗位比武,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强化执行落实,增强使命责任感。参照部省要求,制定出台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真抓实干激励措施,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探索出符合应急管理特点的有关保障政策。
30.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三表率一模范”机关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有机融合。发挥“智慧党建”“学习强国”平台作用,规范支部“五化”建设,细化支部考核评比办法,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
31.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下大气力精简会议文件,聚精会神抓好工作落实。坚持从严执纪、从严问责,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全面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切实加强对监管执法、资金分配、招标采购等高危领域的廉政监督。持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着力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附件2
2020年常德市应急管理十项重点工作
一、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以《常德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常德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行动规划》为指导,对照国家考评标准,依靠 “1+4+25”的创建工作组织体系,以落实132项任务清单为主线,进一步抓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完成年度考核评选工作。(负责领导:彭晓林,牵头科室:安全协调科,武陵区、鼎城区、经开区、柳叶湖结合属地实际落实)
二、开展安全生产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落实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本质三年提升行动。出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整合、技改提升方案,整治“挂靠工区”、分包转包、三超一改等痼疾。开展火灾超前治理。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地下矿山重大风险专项治理。开展工贸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和粉尘防爆专项治理。推动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马路市场等其他重点行业领域集中整治。(负责领导:彭晓林,牵头科室:安全协调科,安全基础科、危化(烟花)科、监测减灾科、防火科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各区县市结合属地实际落实)
三、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深化“强执法防事故”行动,继续开展安全监管执法考评排名,实行“每月一考评一通报、半年一讲评年终一考核”。根据企业安全风险大小,实行计划执法和分级分类精准执法,一个企业明确一个监管主体。落实行政执法“四项制度”,推行区县市异地交叉执法,大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负责领导:张伟,牵头科室:执法局,法规科,安全基础科、危化(烟花)科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各区县市结合属地实际落实)
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要求,推行应用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系统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好差评”监督,推进许可事项“一窗”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做到“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办”。(负责领导:田胜华,牵头科室: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法规科,安全基础科、危化(烟花)科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各区县市结合属地实际落实)
五、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推进抓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继续推进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列入社会民生工程建设。推进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单灾种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和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物资储备库建设,组织全市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聚焦于全市自然灾害防治的查、防、修、保四方面。(负责领导:徐述全,牵头科室:监测减灾科,救援预案科、地灾救援科、规划信息科、市地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各区县市结合属地实际落实)
六、抓紧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完成《常德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抓好防汛、抗旱、地震、地质、森林防火、灾害救助、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10个专项和其他涉及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和社会安全类等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发布。分领域、分层级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绘制全市应急资源“一张图”,编制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工作“一张网”。今年完成市县两级应急部门救灾物资“一张图”。(负责领导:张伟,牵头科室:救援预案科,救灾保障科、监测减灾科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各区县市结合属地实际落实)
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全市工程机械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抓好六个森林火灾高风险县专业抢险队伍正规化建设,推进全市危险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抓好市本级消防救援队伍和矿山救援队伍建设,鼓励和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的辅助作用。(负责领导:彭晓林,牵头科室:应急指挥中心,救援预案科、火灾防管科、救灾保障科、应急救援中心、消防救援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各区县市结合属地实际落实)
八、加快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推进全市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标准化建设;推进应急指挥中心与消防、水利、气象、林业等单位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抓好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应用,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区县市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推动危化企业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建成市本级与辖区内化工园区和危化企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联网的远程监控信息系统,年底前实现全市(18+6+51)重大危险源、危化、烟花爆竹企业的视频接入和在线监管,升级改造全市视频会议系统。推进非煤矿山和工贸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年底前创建1-2家数字化示范矿山企业。(负责领导:徐述全,牵头科室:规划信息科,救灾保障科、危化烟花科、安全基础科、应急指挥中心、监测减灾科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各区县市结合属地实际落实)
九、抓好乡镇街道应急能力建设。落实省加强乡镇应急能力建设意见,推进“六有”乡镇(街道)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依托农村“村村响”工程推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应急广播系统的作用。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创建和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全面落实乡镇“一办一站”建设,推进乡镇街道微型消防站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负责领导:关蕾,牵头科室:人事科,救灾保障科、法规科、宣教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各区县市结合属地实际落实)
十、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县乡应急管理部门人员分层次分批次轮训,有计划、分层次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抓好分级自然灾害信息员培训,不定期开展市县乡应急管理干部调训,灵活开办应急管理短期培训班,特别是要加强岗位练兵,在全系统开展应急管理业务比武竞赛,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队伍专业素养。统筹推进市县乡级应急人才体系建设。加快对法律、危化、安全、应急救援等重点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加强专家库建设。通过“1+1”帮带和“1+X”岗位锻炼,培养“一专多能”型应急管理人才,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布局合理、层级梯次清晰的高素质专业化应急管理队伍。继续开展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责任领导:关蕾,牵头科室:人事科,法规科、危化烟花科、安全基础科、监测减灾科、救灾保障科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各区县市结合属地实际落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